發表文章

賤人就是矯情! 這句話的英文是啥?

圖片
甄嬛傳爆紅,這陣子無論走到哪裡大家都在討論這齣宮廷劇(大家要知道這齣劇跟史實相去甚遠,千萬別被誤導了)。新聞記者還跑去採訪知名補教業英文老師跟ABC如Janet,那句 「 賤人就是矯情 」 ,英文該怎麼說?好像一下子把所有人都考倒了。最近一直有人問我這句話怎麼翻譯?我相信很多同學也想知道,今天在此跟各位分享我的版本與說明。 在分享我的英文翻譯之前,我要先說明幾件事。 首先,中譯英通常有很多種版本,翻譯沒有絕對,我在念英美文學的時候,光是莎士比亞的劇本就有大師 梁實秋 與 朱生豪 的版本,有的人喜歡梁實秋的譯本,有的人喜歡朱生豪的翻譯,所以這句話,我有自己的版本,這是我自己的詮釋,不應該是標準答案,大家可以比較我的版本跟其他英文老師或是其他人的翻譯。 再者,這句話我覺得最考驗功力的兩個字詞,一個是 賤人 ,一個是 矯情 。這兩個詞兒翻譯不傳神,味道不會出來。我這陣子看過很多媒體上的英文翻譯版本,其實我覺得多半只翻出了 字面 的意思,沒有把那個 情態 給翻譯出來。看過這齣戲的人不難想像,這些宮內的嬪妃,每個都在爭寵,那種女人耍心機與爭風吃醋的德性,就是翻譯的根據。我的作法是,先設想情境再取找情境相同的英文來下手,而非只是字面意思。我做中翻英的時候從來不用漢英字典,原因也在此,不想被綁住。 翻譯也是某種創作形式,只是跟作家不同,譯者要遵從規範,尊重原文,不能天馬行空。 之前我教翻譯的時候就說過,翻譯的境界有 信、達、雅 三種,不過譯者不見得每次翻譯都處於最佳狀態,謬思不理你,有時候只得以低標交差,就是只求正確,情境與傳不傳神就不要求了。 最後,歡迎大家提供自已的版本,翻譯有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寫法。當然前提是用詞正確,在可能的空間裡面做最佳的文字演繹。 甄嬛傳我沒看過,但是猜也知道劇情是什麼。我是個很不喜歡看電視的人(沒耐性),不過對於這個熱門話題,還是有興趣摻一咖,也歡迎大家加入討論。聽說此劇很快就要進軍美國,很多人擔心翻譯不好會壞了這個劇的味兒。關於這一點,我想這些擔憂恐怕是多心。 打從有人類以來,女人之間的戰爭向來就無國界之分 ,這個甄嬛傳,即便沒有英文字幕,光看那些女演員生動的表情,大概也就夠了。 賤人就是矯情。 賤人在中文有很多意思,下賤一開始指的應該是出生卑賤的人。不過後來賤人通常拿來罵女人。我個人認為,這個...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吃東西的時候不要看這篇

圖片
                                                          上圖為十九世紀的骨董馬桶 恭喜新年好。大年初一至初三,我忙著去佛寺裡當效勞師,也就是 出坡 ,這讓我忙到回家只剩下睡覺的力氣,所以這幾天上部落格,發現沒有更新文章的同學,在此先跟大家致歉。大過年的,心想找什麼文章來分享好呢?這幾天閱讀經濟學人的生活周刊,發現一篇講述馬桶的文章引發了我的興趣。於是決定上傳這篇有意思的報導。抽水馬桶感覺上沒什麼了不起,但各位要想想沒有抽水馬桶的世界,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唸國中的時候,當時的廁所還沒有抽水馬桶(真的,不騙各位,我有那麼老嗎?)當時我每天上學最怕的事情不是段考周考這些考試,而是去上廁所。 我來解釋一下當時馬桶的設計。 一條溝 大家明白吧?當時的女廁就是一條溝。沒有水箱。臭氣沖天的廁所入門處,有一個大水桶,當然這樣的擺設,是希望有公德心的人,在使用之後,能夠在水桶裡面舀上一盆水沖一下。但是不曉得為什麼,每回我去廁所(大概有五間吧) 從第一間看到最後一間(這五間都共用一條溝),沒有一間的溝裡沒有黃金。有些黃金是怎麼沖也沖不動,所以我當時練就了一個了不起的忍尿功夫。一直到下午五點多放學,我才去別棟大樓找可以尿尿的地方。那時候要找廁所並不難,順著味道走就對了。下圖的左上角,就是一條溝設計。這類型的廁所,目前在中國一些城鎮還看得到,跟我印象中的國中廁所差不多。這類的廁所非常濕臭,打掃廁所的時候就算帶著口罩也沒啥用。 當時的台北新公園(現在的二二八紀念公園)還有所謂的 bathroom Nazi 就是我所謂的 廁所納粹 。那些人每天守在公廁前,你要上廁所之前,他就要你給個一塊錢,你付了錢之後才能進去。這些人其實並不特別打掃公廁,只會在門口發給付錢者一兩張濕濕的衛生紙。我小的時候經常覺得納悶,這不是公共廁所嗎?為什麼使用前還要付錢? 上頭這張圖,應該是中國漢朝時期的廁所。那時候當然沒有抽水...

啥是Shopping telepathy?送情人禮物是門藝術,千萬別送錯了還沾沾自喜

圖片
之前我整理過許多經 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的文章給大家參考。不曉得是不是因為經濟學人這四個字(或是英文 the Economist 本身)讓大家覺得可怕,經濟學人雜誌的相關文章點閱率總是不及其他的八卦或是...醜比頭這類的療癒系文章來得高。 不過好消息是,去年經濟學人推出了「軟性版」雜誌。裡面有很多 藝術、美食與人文方 面的文章。我在iPhone手機上下載專屬APP,現在坐捷運也可以閱讀。更令人開心的是,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t Life 裡面的文章一樣非常精彩。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各位,政治經濟的英文不難寫,軟性的文章其實比較考驗功力,因為前者重要的是觀點,後者則需要更多人生智慧與個人特色才能打動人。大家考過托福的都曉得,托福寫作考兩個單元,通常比較容易的應該是學術(整合題),最難寫好的是獨立題,也就是抒發個人意見的題目。 如果你沒空看小說或是報章雜誌,請將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t Life 加到 我的最愛 ,點幾篇有興趣的文章來看看。上回我閱讀到一系列非常精彩的文章(過年期間我會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就是經濟學人請來了幾個重量級的主編,要他們來談談心目中最棒的美國總統是誰。那些文章讓我看到口水都流下來了...實在是非常精彩。 大家有興趣上去網站看看(請google關鍵字即可),過年期間又多了一個可以造訪的網站。今天先跟各位分享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Rebecca Willis 的作品。 Rebecca 是經濟學人週刊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t Life 的副總編,文筆詼諧有趣。她有一個專欄,叫做 Applied fashion應用時尚 ,寫很多跟人以及流行有關的見解與觀察,戲而不謔,詼諧中帶有人文深度。我最喜歡的一篇其實是關於 豹紋流行 的觀察,不過那篇我下回再分享,先挑這篇有趣話題,男生女生都可以看。 對於非單身的女性而言,幫男友或是另一半裝扮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可別指望男生會因此心存感謝。我年輕的時候,送過某位前男友一個幾萬塊錢的側背包,結果對方一次也沒用過。後來鼓起勇氣問對方為什麼不拿出來用,對方想了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說, 因為覺得很醜 。啥?醜!?我心中不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