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紐時文章」標籤的文章

睡多久才足夠?醫生說,睡越多越早死!一天6到8小時就夠啦。How much sleep do you really need? doctors say 6 to 8 hours.

圖片
白雪公主睡太久,可能容易早死或增加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 gif - MrWGifs.com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在 健康Health 單元裡這一個短篇報導,標題說明 6 至8小時的睡眠其實對身體最好 。教練已經把部落格這篇文章連結傳給我的朋友看,因為此人堅信睡越多越長壽,一天一定設法睡超過九個小時。 按照醫學研究, 睡太久可能更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畢竟人類不是貓咪(貓咪一生中有70%的時間都在睡覺,之前的冷知識教你英文裡面有提到),我家的阿喵們一天睡超過10小時。貓若成天不睡覺,可能有健康或焦慮的問題,這絕非長壽之道( 長壽貓咪的三大特質:1. 基因 2. 喝水多寡 3. 成天睡 )。 每周固定閱讀一篇英文文章,可以保持語言實力並且增加可用的背景知識,順便也能驗收一下單字的學習狀況 。 這篇報導教練幫大家寫了解析版,並把重點替大家整理出來。包括: 1. 6-8 hours of sleep is the sweet spot for sleep . (一天睡6-8小時最理想) 2. People who slept more had an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remature death .   ( 根據研究,睡太多的人,反而會增加心血管事件與早死的風險) 3.  Compare with people who slept 6 to 8 hours a night, those who slept 8 to 9 hours had  a 5 % 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death .   (每天睡 8-9小時的人,比睡6-8小時的人,死亡或心血管問題增加5%) 4. People who slept 9 to 10 hours a night, had a  17% increased risk , and those who slept more than 10 hours increased their risk by 41% ....

本周的英語每周一文。紐約時報的好文 - Who needs a gun? 美國的第一起校園槍擊案始於1992年,論述性文章看這種最好。

圖片
下載本文pdf檔案請點我 近年來美國的校園槍擊案頻傳,擁槍與反槍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直是媒體與美國社會討論的焦點。這篇紐時的文章,討論槍枝議題,內容發人深省。類似的論述性文章,對於想要磨好英文寫作能力的人極有幫助。每個月念個一兩篇,熟讀句子可以強化與增進英文實力。 提到校園槍擊事件,大家不曉得知不知道美國第一起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在何時?其實我與美國第一個校園槍擊者有過短暫連結,1983年的時候,我曾經當過他的babysitter。Wayne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當時透過中國時報得知這則新聞,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震驚。 這張從報紙得到的截圖, 應該是Wayne被美國警方逮捕後拍到的照片。 關於Wayne的簡單介紹,可以看下一張圖片的文字。 上面這些句子,是當初捷運殺人事件發生後, 課堂上教同學的實用句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 想要閱讀全文,請下載PDF檔案

乳房與生命,安吉莉娜效應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圖片
之前NPR提到過所謂的 IKEA effect ,英文最多的新字來自於 XXX效應 ,好萊塢知名女星(兼導演)安吉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 ,日前投書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揭露了自己為了預防乳癌與卵巢癌,數月前已經決定採取的預防性治療手術,也就是將雙乳的組織切除 double mastectomy 。名人自宮本來就會轟動全球,更何況是性感尤物決定切除性感象徵的雙乳?這個手術讓安吉莉娜一舉占據全球版面,連時代雜誌都將以她為封面,所謂的「安吉莉娜效應」這個名詞,大家可不能不知道。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具有非常大的磁吸效應。安吉莉娜的個人經驗,除了鼓舞了許多罹乳癌的女性,也讓預防性切除治療與昂貴的血液測試篩檢曝光,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類似的雙乳切除手術,從篩檢測試(至少十萬台幣)、手術治療、乳房重建手術,全部的療程加起來,可能得花費百萬,這樣的費用絕非一般人所能負擔(健保當然不給付),但是透過名人拋磚引玉,或許至少會讓乳癌這個問題受到更多正面重視,也為許多罹癌女性打氣,讓她們有理由勇敢活下去,這件事情的正面效應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裘莉選擇投書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絕對不是輕率做出的決定。之前我在課堂上大力推薦大家閱讀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與 The New York Times 正是因為這兩個平面媒體的表現有口皆碑,不但媒體專業強且具公信力,這麼嚴肅的議題,如果落入狗仔手裡,被 八卦小報tabloid 大書特書一番,馬上就模糊焦點了。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有很多層面,第一是訊息的正面性,名女星以身作則,要求大家正視致命性的癌症(打破名人也會罹患癌症的迷思),再者,介紹救命的篩檢(雖貴但是提供有選擇的人一線希望,或許能讓檢驗費用日後變得更平價,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篩檢)最後,對於致力於公益的名人而言,透過正派媒體揭露類似訊息,不會模糊焦點,且文章由本人親口說出,不是採訪,所以沒有二手傳播的問題,當然更無八卦空間,這當然是最高明的做法。 最後我要說的是,好文章不見得要賣弄單字用語。有時候用詞淺顯更能引發共鳴。大家看這一篇投書就會明白。我猜想這篇文章,可能由裘莉主筆,再請公關與相關人員做最後潤飾,此文言簡意賅且 主題單一明確single-m...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鴿子獼猴大作戰!

圖片
  圖片William van der Vliet 圖片說明 一隻鴿子正在作算術題。 當牠啄一個圖像時(右圖),圖像四周會出現一個正方形框(左圖) 圖片Damian Scarf 圖片說明 本圖顯示出鴿子會分辨不同圖形與數量 並作出正確的排序與簡單的算術 別看鴿子天生小頭一粒 牠們其實跟猴子一樣聰明 (這邊的聰明指的是簡單的算術 跟發明火箭與探測外太空無關) 紐約時報日前有一篇報導 顯示鴿子其實還蠻聰明的 雖說這些鳥兒要訓練一年才會做簡單算術題 不過結果已經讓科學家大感驚異 How Smart Is This Bird? Let It Count the Ways By JAMES GORMAN Published: December 22, 2011 By now, the intelligence of birds is well known. Alex the African gray parrot 非洲灰鸚鵡 had great verbal skills. Scrub jays 叢鴉 ( 一種藍色的鳥 ) , which hide caches of seeds 儲存 / 囤積種子 and other food, have remarkable memories. And New Caledonian crows 新克里多尼亞 烏鴉 make and use tools in ways that would put the average home plumber 指自己 DIY 修理家裡水管的人 to shame. Pigeons, it turns out, are no slouches 絕非等閒之輩 ( 也就是跟上述這些聰明的動物相比 ) 此字本義指懶散或是無精打采 either. It was known that they could count.( 鴿子會數數字 ) But all sorts of animals, including bees, can count. Pigeons have now shown that they can learn abstract rules ab...

本周紐約時報最新文章選讀 - 給有懼高症的你 An extreme or irrational fear of heights - Acrophobia

圖片
提升托福閱讀成績最佳方法就是養成固定閱讀的習慣 一旦練就了超強的英文閱讀實力,你將一生受惠 好的語言能力 永遠都是最受用的學習工具 每天廣泛閱讀文章 還能獲得常識,這是語言學習之外的另外一種獲得 此篇文章老師原本偷懶 找到了中文翻譯想省點翻譯整理的時間 可是發現中文譯者的翻譯其實有非常嚴重的歐式語法 (這是目前譯者普遍存在的問題) 所以我即便是閱讀中文 還是看不太懂 有些翻譯得比較不通順的地方 我已經標示出來並且進一步解釋 也把實用的單字圈出來給大家參考 願意向閱讀高分挑戰的同學 請耐心閱讀文章 務必每一句都看懂才能休息 八周一輪的課程結束後 同學請繼續來部落格吸收英文維他命 我將會定時推出新的文章與廣播內容 同學有問題也請留言 私人問題請提供email帳號 我就不在網誌上回答 (同學請儘量問跟托福或是留學相關議題)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On the Playground, Learning Life’s Risks By John Tierney 陳世欽譯 In the 1990s, seesaws and tall slides disappeared from city parks around America as playground equipment was deemed too risky. Now, researchers are questioning the value of safety first playgrounds. Critics say these playgrounds may leave children with anxieties and fears that are worse than a broken bone. 1990 年代,蹺蹺板與高滑梯因為人們認為遊戲場設施太過危險而自美國各地的公園中消失。如今,研究人員開始質疑安全至上的遊樂場的價值。批評者表示,這些遊樂場可能使小孩產生比骨折更糟糕的焦慮與恐懼。 “Children need to encounter risks and overcome fears ...